竅門2:
建立一個信息結構在一個散亂的網絡空間里穿行相當困難。在大多數情況下,將信息空間分出層次來最為有效(特別是網站內有許多互相關聯的鏈接時)。分層的結構通常是從大概的信息到特定的信息,或者到小的細節。或者最上面是大的類別,然后向下到各小類。例如,一個計算機網站或許有一個叫評測的欄目,里面再分為軟件和硬件,里面再分別分出各種平臺來,最后到具體的產品介紹。一般來說,除非有特別好的理由,都應當采用分層的結構。但是,也應當考慮一下其他的信息結構,例如表格驅動的結果,甚至還有線性結構。例如,表格方式對于累積式或歷史數據(如體育類)就很有效。你當然希望看到信息出現在這樣的表格里:橫行里有球員的數據,豎列里有各種個人技術統計的類別。線性的結構在信息本身有邏輯順序的時候很有效,例如菜譜或一步步地完成某項工作的手冊。
竅門3:
使用索引卡設計層次結構在一個討論會或測試環境下為用戶提供寫有網站內容的索引卡。讓他們將卡片分類。你還可以向他們建議類別或讓他們自己想。看看測試對象是如何看待這些信息的。如果60%的人將某個主題放在一個類別里,而40%的人放在另外一個類別里,就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提供相互關聯的鏈接。Sun 公司在1994年將這個技巧用于它的第一個網絡易用性項目。其研究結果相當有用并具啟發性。
竅門4:
考慮一下是否采用跨結構的視圖有的情況下用戶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中的一種在網站中瀏覽,但是有時候單一的結構并不能有效表達信息。例如,一個網上雜志也許愿意讓訪客按不同的專欄作家進行瀏覽,這樣用戶就不必訪問站點上的信息了。
竅門5:
防止出現孤立的網頁網站上的所有網頁必須包含指向主頁和其父類網頁(當然主頁也是父類網頁)的鏈接。一個像死胡同一樣的網頁可能會讓用戶疑惑。請避免這種情況。
竅門6:
每頁上都要標出網站名稱將公司的名字或標志放在每個網頁的左上角。(你設計的網頁要是用于從右往左讀的文字,就應當放在右上角。)有個想法不錯,那就是讓名字和標志具有雙重功用,讓它們包含指向主頁的鏈接。(BUILDER.COM 就是這樣做的。)
竅門7:
支持微導航或許,你的站點已經被分為幾個部分,或者叫“社區”。在一個網絡空間內的某個區域內行進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用戶自己卻常常這樣做。典型的情況是用搜索技巧將他們帶領到離希望找到的信息不遠的地方。30年來對于圖書館的研究發現,如果有幾百萬的信息要處理,用搜索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微導航應當為用戶回答三個問題:我在哪里?我剛去過哪里?我還能去哪里?提供微導航的一個好辦法是,當前網頁如果是較低層次的內容網頁,可提供同層次的其他內容的鏈接,而不是僅僅有指向上一層網頁的鏈接。前提是這上一層的網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組織或導 航用途。以BUILDER.COM 為例,“網站制作索引頁”強調了通往同類別其他文章的鏈接,而不是通往其主頁的鏈接。
竅門8:
面包渣方式分層網站中的每個網頁,都應當顯示從主頁到當前網頁的父類主頁的鏈接。這種叫“面包渣”的方法可以讓用戶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允許用戶直接回到上面層次中的某一層,而不必一層層地退回。YAHOO 網站推廣了這個技巧。現在,這個技巧被用于許多網站,包括BUILDER.COM。
竅門9:
保證可以隨處進行搜索網站的每一頁都應允許用戶搜索整個網站。不管你的導航措施多么完備,用戶在迷路的時候還會用到搜索。既然你不能預測他們會在哪里迷路,就需要每一頁都提供逃離的通道。
竅門10:
將已訪問和未訪問的鏈接區分開所有瀏覽器的缺省方式都將已訪問的鏈接用另一種顏色顯示。但是有很多站點卻自己將這種功能關掉。不要在這上面費力氣,因為本來可有許多方法使網站與眾不同。但是如果你的用戶不清楚去過哪里,那些地方可供探索,他們可能會煩惱并因此而立即離開。
竅門11:
按照用戶的目標來確定類別竟然有許多網站的信息結構套用了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甚至對員工也是如此。網站的信息類別應當是用戶希望看到的,而不是公司是如何組織的。